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教育要闻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研讨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2015319日,教育研究杂志社组织召开了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教育智库的特点、功能,教育智库建设的方向、路径,教育智库运行的体制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教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研究员,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武升研究员,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翟博编审,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秦惠民教授,中国教科院院长田慧生研究员,中国教科院副院长曾天山研究员,以及中国教科院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研究人员参加研讨会。教育研究杂志社主编高宝立编审主持会议。

  田慧生院长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刻表明了党和国家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决心,为加强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建设新型教育智库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支撑,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当前,加快新型教育智库建设,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是摆在全国教科院所面前的紧迫任务。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中国教科院来说是正当其时,有着特殊的意义。

  教育智库是一般智库的特殊化,其本质上是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领域战略布局和重大问题提供决策服务,产生决策影响的研究型专业机构。与会专家认为,“新型教育智库”是对教育智库提出的与时俱进要求。建设新型教育智库,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把握新阶段、新方向,确立新使命、新定位,体现新内容、新手段。专家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既要反映国外智库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特点,更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新型教育智库的本质决定了其服务决策的核心功能,体现出强烈的国家使命、客观的研究立场、专业的精神品质和开放的协同创新等主要特征。

  与会专家指出,教育智库要想更好地服务国家决策,必须具有理论性。名副其实的思想库,理论是智库能够遵循教育规律的保证。还要具有前瞻性。与政府职能部门比较,教育智库的优势是在前瞻性的领域。新型教育智库的产品服务,一要可靠,二要有用,三要采用适当的呈现方式。新型教育智库必须靠近政府用户需求,开展时效性强的调研,提供有质量的成果。要聚焦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教育决策及其实施的基本面、宏观走势、环境背景、战略方向,开展持续而深入的研究。教育智库发挥影响的路径可以是直接与间接并举,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模式上创造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和概念。教育政策的研究,不仅在于直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而且,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头脑和思想观念,进而间接地影响决策。

  与会专家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新型智库生长和发展,重要的制度环境就是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相比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智库建设而言,教育智库力量还显得比较分散,还有很多改进提升的空间。在智库建设的方向上,专家指出,要注重打造一支坚持正确方向、秉持学术原则、具有问题意识和前瞻性战略眼光、专业性的一流研究团队,研究人员要从重学历转向重阅历和实践经验。在研究成果运用上要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建好新型教育智库,关键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与会专家提出,要创新制度设计,激发智库活力;要开门办库,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在运行机制上,要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快速反应机制、课题选题机制、科研组织机制、成果审核机制、激励导向机制、项目管理机制、数据支撑机制、成果孵化与形成机制。在科研评价考核标准方面,则要打破传统上以发表论文、著作等为主的评价依据,而是要以研究报告、咨询报告、政策建议和舆情研判等对党和政府的决策以及政策制定产生的实际影响及社会效益作为评价标准。

  此次会议研讨内容丰富,专家们见解深刻,对教育智库建设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思路,对加强教育智库建设将产生积极作用。